您的购物车目前是空的!



维生素C(抗坏血酸)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,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。以下是其主要作用及科学依据:
1. 抗氧化作用
- 中和自由基:维生素C是强效抗氧化剂,能中和自由基(如活性氧ROS),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DNA、蛋白质和脂质的损伤,延缓衰老并降低慢性病(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)风险。
- 再生其他抗氧化剂:如帮助还原被氧化的维生素E,维持体内抗氧化网络。
2. 免疫系统支持
- (1). 强化皮肤和黏膜屏障(第一道防线)
促进胶原合成:作为胶原羟化酶的辅因子,维持皮肤、呼吸道和肠道黏膜的完整性,阻挡病原体入侵。
抗氧化保护:中和紫外线、污染等产生的自由基,减少屏障组织的氧化损伤。
(2). 增强先天免疫功能
提高吞噬细胞活性:
增强中性粒细胞、巨噬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能力,加速清除细菌和病毒。
促进巨噬细胞释放活性氧(ROS),直接杀伤病原体。
调节自然杀伤(NK)细胞:提升NK细胞的识别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、肿瘤细胞的能力。
(3). 支持适应性免疫
促进淋巴细胞增殖:
增加T细胞(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1型,Th1)和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,增强抗体产生。
缺乏维生素C时,T细胞功能下降,抗体反应减弱。
调节细胞因子平衡:
减少促炎因子(如TNF-α、IL-6)的过度释放,避免炎症风暴。
增加干扰素(IFN-γ)分泌,抑制病毒复制。
(4). 抗氧化与免疫协同作用
保护免疫细胞: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病原体时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,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免疫细胞因氧化应激而凋亡。
减少炎症损伤:中和感染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,减轻组织炎症损伤(如肺部急性炎症)。
(5). 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证据
普通感冒:
预防效果有限:常规补充(200mg-2g/天)不能降低感冒发病率(Cochrane综述)。
缩短病程:可能减少感冒持续时间8%~14%(儿童更明显),尤其在体力消耗大或寒冷环境中(如马拉松运动员、士兵)。
严重感染:
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极低,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(联合糖皮质激素)可能改善器官功能(争议性研究)。
肺炎患者补充维生素C或可加速康复(部分试验支持)。
3. 胶原蛋白合成
- 羟化酶辅因子:维生素C是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酶的必需辅因子,确保胶原分子稳定。缺乏会导致坏血病(牙龈出血、伤口愈合延迟)。
- 皮肤健康:促进皮肤、肌腱、血管和骨骼的修复。
4. 增强铁吸收
- 还原非血红素铁:将三价铁(Fe³⁺)转化为二价铁(Fe²⁺),提高植物性食物(如菠菜、豆类)中铁的吸收率2-3倍,预防缺铁性贫血。
5. 其他关键作用
- 神经递质合成:参与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和肉碱的合成,影响神经功能和能量代谢。
- 胆固醇代谢: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,可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。
- 解毒功能:辅助肝脏清除某些毒素(如铅)及药物代谢。
6. 潜在健康益处(研究证据不一)
- 心血管健康:可能改善内皮功能、降低血压(微量效应)。
- 白内障预防:抗氧化作用或延缓晶状体混浊(需更多证据)。
- 癌症辅助治疗:高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在部分实验中显示协同抗癌效应(尚处研究阶段)。
缺乏与过量
- 缺乏症:坏血病(疲劳、牙龈出血、关节痛)、免疫力下降。
- 过量风险:通常安全,但长期超量(>2000mg/天)可能引起腹泻、肾结石(草酸盐增加)。
食物来源与建议
- 富含食物:柑橘类水果、草莓、猕猴桃、青椒、西兰花。
- 每日推荐量:成人约75-90mg(不同国家略有差异),吸烟者需增加35mg。
维生素C无法由人体合成,需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。均衡饮食通常可满足需求,特殊情况下(如感染、吸烟)可酌情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