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购物车目前是空的!



硒(Selenium)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,具有强大的抗氧化、免疫调节和解毒作用,尤其在维持免疫系统平衡、甲状腺功能和心血管健康方面至关重要。以下是硒的主要作用及其科学依据:
硒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核心作用
硒(Selenium)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抗氧化、抗病毒、调节炎症等多重关键角色。充足的硒水平可以增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,降低感染风险,并帮助维持免疫系统平衡。以下是硒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科学依据:
1. 增强免疫细胞功能
(1)促进T细胞和B细胞活性
- T细胞增殖与分化:硒是T细胞(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Th1)正常活化的必需元素,缺硒会导致T细胞反应减弱,降低抗病毒和抗肿瘤能力。
- 抗体产生:硒缺乏会减少B细胞分泌IgG和IgM,削弱体液免疫应答(如疫苗效果可能降低)。
研究支持:补硒可提高老年人对流感和乙肝疫苗的抗体反应(Journal of Nutrition)。
(2)提升自然杀伤细胞(NK细胞)活性
- NK细胞能直接识别并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,硒通过调节**硒蛋白(如GPX、SelK)**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。
临床证据:缺硒人群的NK细胞活性降低,感染和癌症风险增加(Immunology Letters)。
2. 抗病毒作用(尤其RNA病毒)
(1)抑制病毒复制
- 硒蛋白(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)能减少病毒(如流感、HIV、柯萨奇病毒)引起的氧化应激,降低病毒突变率。
- 硒缺乏可能导致病毒(如流感、HPV、乙肝)更易突变,增加感染严重性。
研究案例:
- 中国克山病区(低硒地区)人群更易感染柯萨奇病毒,导致心肌炎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。
- HIV感染者补硒可减缓病毒进展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。
(2)可能降低COVID-19重症风险
- 硒通过调节NF-κB炎症通路,减少“细胞因子风暴”(重症COVID-19的特征)。
- 观察性研究发现,COVID-19重症患者的血硒水平普遍较低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)。
3. 调节炎症,避免免疫过度反应
- 减少促炎因子:硒蛋白(如SelS、SelK)能抑制IL-6、TNF-α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,防止免疫系统“误伤”自身组织。
- 平衡Th1/Th2免疫反应:
- 缺硒可能导致Th2免疫过度(过敏、哮喘风险↑)。
- 适量补硒可增强Th1免疫(抗病毒、抗肿瘤能力↑)。
适用人群:
- 自身免疫疾病(如桥本甲状腺炎、类风湿关节炎)患者可能受益于硒的免疫调节作用。
4. 保护免疫屏障(皮肤、呼吸道、肠道)
- 维持黏膜免疫:硒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呼吸道和肠道上皮细胞,减少病原体入侵。
- 增强肠道免疫:
- 缺硒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增加“肠漏”(Leaky Gut)风险,导致慢性炎症。
- 补硒可增强**肠道相关淋巴组织(GALT)**的防御功能。
研究支持:补硒可减少儿童腹泻发生率(WHO推荐缺硒地区补硒预防感染)。
硒元素的其他作用方面
1. 抗氧化与抗衰
-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PX)的核心成分
- 硒是GPX(人体最强抗氧化酶之一)的必需组分,能中和过氧化氢(H₂O₂)和脂质过氧化物,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。
- 协同维生素E
- 硒与维生素E共同作用,防止自由基导致的DNA突变(可能降低某些癌症风险)。
研究证据:血硒水平低的人群,癌症(如前列腺癌、结肠癌)发病率较高(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)。
2. 甲状腺功能支持
- 甲状腺激素代谢必需
- 硒是脱碘酶(DIO1、DIO2)的关键成分,负责将无活性的T4转化为活性T3(影响代谢、体温、能量水平)。
- 保护甲状腺组织
- 硒的抗氧化作用可减少甲状腺过氧化物酶(TPO)受到的氧化损伤,降低桥本甲状腺炎的抗体水平(TPOAb)。
临床建议:部分桥本患者补硒(200μg/天)可能减轻炎症(Thyroid期刊研究)。
3. 心血管保护
- 减少氧化应激损伤
- 硒通过GPX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。
- 降低炎症标志物
- 补硒可能减少**C反应蛋白(CRP)**水平,改善慢性炎症状态。
注意:过量补硒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,需谨慎(Lancet子刊研究)。
4. 解毒与重金属拮抗
- 结合重金属毒素
- 硒与汞、镉、铅等有毒金属结合,形成惰性化合物排出体外(如硒可缓解汞中毒)。
- 保护肝脏
- 硒蛋白(如硒蛋白P)在肝脏中解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。
硒缺乏的高危人群
- 地域性缺硒:中国克山病区(土壤低硒)、北欧部分地区。
- 饮食不足者:长期全肠外营养、素食者(尤其不摄入坚果/海产品者)。
- 吸收障碍者:克罗恩病、胃切除术后患者。
- 特殊需求者:HIV感染者、甲状腺疾病患者、老年人。
典型缺硒症状:
→ 免疫力下降、肌肉无力、甲状腺肿大、脱发、认知功能减退。
如何科学补硒?
(1)食补优先
- 最佳食物来源:
- 巴西坚果(1颗含硒50~100μg,但不同产地差异大)
- 海鲜(金枪鱼、牡蛎、虾)
- 动物内脏(肝、肾)
- 全谷物、鸡蛋、蘑菇
(2)补充剂建议
- 形式:硒代蛋氨酸(吸收率高)、硒酵母(含多种硒形态)。
- 剂量:
- 日常维持:成人55~70μg/天(中国RNI)。
- 治疗缺乏:100~200μg/天(短期使用,需监测血硒)。
- 上限:长期不超过400μg/天(过量可能导致硒中毒:脱发、指甲脆裂、胃肠道不适)。
注意事项
- 检测再补:血清硒或硒蛋白P水平可评估状态,盲目补硒可能有害。
- 与维生素E协同:两者联合补充抗氧化效果更佳。
- 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服:如化疗药顺铂,可能影响疗效。
一句话总结
硒是免疫防御、抗氧化和甲状腺健康的“多面手”,但需精准补充——缺硒有害,过量有毒。均衡饮食(如每周2~3颗巴西坚果)通常可满足需求,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。